top of page
作家相片李培泠醫師

蕁麻疹 - 中醫怎麼看?

已更新:5月10日

蕁麻疹是一種發生率極高的過敏性皮膚病。皮膚會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,時隱時現,反覆發作,隨起隨消,如風迅速,消退後不留痕跡,故又被稱為"風疹"、"癮疹"。皮膚有劇烈癢感,抓之迅速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,可自米粒到手掌大,略高於周圍的皮膚,周圍顏色稍紅,中央稍白。初始界線清晰,大多呈圓形或橢圓形,之後向周圍擴散,彼此融合成片,變成不規則地圖狀,泛發全身,細微血管變化會有會有血管擴張以及通透性增加的情形。若發作於較深層血管,皮膚的腫脹會加厚,而會有侷限性水腫的現象,偶見於嘴唇、眼皮、或手腳掌。

蕁麻疹可分為急性或慢性兩種。

  1. 急性蕁麻疹(佔大多數): 因體質特殊,體內免疫系統對外界的一些物質產生過敏反應。當接觸到這些特定物質,皮膚因過敏反應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而發生膨疹。引起的過敏源很多如花粉、灰塵、蟲咬、吃到不新鮮海鮮等。

  2. 慢性蕁麻疹: 若反覆發作的時間持續超過六周或以上稱作慢性蕁麻疹,其大部分找不到原因。少部分是運動流汗、高溫環境、情緒緊張會出現。


中醫辨證在臨床上以風熱濕熱型居多,其次是陰虛血熱型,亦有少數風寒型。病因病機: 風熱客於肌表,營衛失調所致;或脾胃濕熱,復感風邪,郁於皮毛腠理之間而發;慢性者常有陰虛血熱之情形。另外,也會因情志內傷,沖任不調,肌膚失養,生風生燥阻於肌膚而成。消風散即是治療蕁麻疹的代表方。


”風”常會產生極癢之現象,可加強去風,藥物可選荊芥、防風、刺蒺藜

若是脾胃濕熱可以消風散合甘露消毒丹;又因情志內傷,可再酌加加味逍遙散。已屬慢性陰虛血熱,可以滋陰涼血,如玄蔘,生地等。


依無相氣學觀點,蕁麻疹屬”疹”的範疇,疹在五行中屬土性,其中的機轉是水木夾殺土而造成,這可從發作時的斑疹型態來說明:土性四散故斑疹周邊拱起,木為主剋故下沉力不深(故斑疹中間僅略凹)。再者因水木夾殺火,以氣探患者的五臟六腑,發現中州(土)閃,肝膽(木)腎膀胱(水)也會共振。調理上要解開夾殺之局勢,要先用火性去洩水木之旺象,可選生地、紫草根、牡丹皮等藥。然後再視其中州土性的情況選用適合藥物,例如有脾胃濕熱可用甘露消毒丹。濕勝者加強去濕,可選胃苓湯、苓桂朮甘湯、豬苓湯等。有脾虛現象也可補氣健脾。


蕁麻疹在中醫治療若能對症論治,再加以注意飲食,盡量避免辛辣刺激性及不新鮮食物如海鮮,生活作息調理,舒緩情緒,增強免疫,大部分的蕁麻疹都能改善。


更多皮膚保養知識,請點擊這裡 

*轉載知識能造福大眾,同時請註明出處

謝謝

1,767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​保持聯繫 / KEEP IN TOUCH

訂閱成功!

bottom of page